碰到一位朋友,說起她老爸一直訂著《新聞晚報》,2014年的訂報單也在手上了,“好端端的報紙,怎麼忽然就停了呢”,老先生有點想不通。
  似乎所有的紙媒業者,在和《新聞晚報》說再見的同時,都有點兔死狐悲的感覺。好端端的,果真是悲涼之霧遍被華林了?
  紙媒的讀者正在老去,早就是個不爭的事實。曾經衝鋒陷陣報道各領域改革的紙媒,痛陳過國企改革、紡織砸錠之勢在必行,分析過行政改革、簡政放權之迫在眉睫,現在發現,改革之劍挾互聯網技術的秒殺之威,正颯颯揮到自己足下。說壯士斷腕也罷,華麗轉身也罷,再美的夕陽,似乎終將被月亮取而代之。
  然而,太陽不再獨熾,仍有漫天星斗。那線新聞理想主義的微芒,仍將繼續燭照被“網”羅的人間。
  紙媒的危機,是世界性的。《新聞晚報》的痛楚,5年前那份美國百年老報的同行就品嘗過了。總部設在波士頓的《基督教科學箴言報》,自2009年4月起停止出版紙質日報,專註於其網絡版,成為美國首家以網絡版替代紙質版日報的全國發行報紙。這份痛楚,將來還會絞殺更多的紙媒。美國傳媒學者菲利普·邁耶甚至在他的著作《正在消失的報紙:如何拯救信息時代的新聞業》中預言得十分具體:到2043年第一季度晚些時候,日報的讀者將歸於零。
  危機豈獨紙媒。門戶網站、網絡論壇、手機報、微博、微信、APP、客戶端……這是一個網絡產品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、各領風騷三五天的時代,人們習慣於用手指交談,用手機閱讀一切,徹底顛覆了自蔡倫造紙的奇思妙想始、積累了兩千年的人類文明傳播方式。
  來自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一項調查,或者可以略微安慰一下傳統媒體從業人員破碎的心:全國受眾對不同媒體可信度的評價(1-10分量表)從高到低分別為:電視(7.50)、報紙(6.62)、廣播(6.37)、網絡(5.47)和雜誌(5.39)。好歹報紙與廣電還在信任排行榜上居於前三地位。
  新技術革命摧枯拉朽,觸目驚心。但是,從精神層面上,請始終相信,只要這個社會還存在對公平正義的不懈追問,還存在對公共事件的好奇打量,還存在對眾說紛紜的求證渴望,作為社會瞭望哨的記者就不會歇業。
 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,聲音多元、輿情複雜,記者的職業精神、自律意識、專業水準和公信力更加彌足珍貴,受者的信任堪比黃金。“關鍵時刻我在現場”,報道事實、尊重事實,還原真相、探究真相——不管用什麼載體,這仍然是新聞最強大的生命力,也會一如既往地推動中國向著澄澈光明不懈前行。
  事實上,近些年來,積極影響中國的眾多新聞,仍然來源於傳統媒體的職業記者。互聯網上的海量新聞,能夠讓受眾信賴且肯多看一眼、或是認定有求證信度的,尋根究源,捉刀者往往隱於燈火闌珊處的報館,那裡也潛伏著據稱今年將大為走俏的客戶端寫手們。秉承新聞理想,冷靜客觀報道,永遠不會過氣。
  記者們請小心看管手中的燭火,不要忘記點燃時的承諾。任他冰霜摧折,莫作早衰蒲柳;心魂相守始終,喚取河清人壽。
  君不見,紙媒近了黃昏,新聞仍在路上,它的全部尊嚴,不在於它穿哪件衣裳,而在於直立行走的赤裸裸的真實……
(原標題:黃昏時分,新聞仍在路上)
(編輯:SN09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s16csofv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