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計:蔡華偉
  我們心買房子中的父親(觀天下)
  鄧楠
  8月22日,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日。今天,我們深切緬懷這位歷史偉人,在緬懷房地產中前行,前行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。
  本期“觀天下”,鄧小平之女鄧楠以她深情的筆觸,勾勒出一個女兒眼中的父親,一個風起雲外接式硬碟涌中的改革者,一個以民族復興為夢想的共產黨員。 
  ——編者
 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17年了,他到底給我們留下了mSATA什麼?我們今天應該怎樣紀念他,認識他?這是我反覆思考的一個問題。
  信仰化療副作用堅定的共產主義者
  父親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很年輕時就確定了。他16歲時去法國,本來是想勤工儉學,但是他做工所得連糊口都困難,“工業救國”“學點本事”的初衷變成了泡影。父親回憶說,那時候小小年紀,在克魯梭的鋼鐵廠拉紅鐵,做一個月的苦工,賺的錢連飯都吃不飽,還倒賠了100多法郎。這樣的切身感受,造就了他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,這種信仰融入了他的生命。他後來說:我自從18歲加入革命隊伍,就是想把革命乾成功,沒有任何別的考慮。
  父親對社會主義事業充滿感情。新中國成立以後,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每一個成功,他都高興;社會主義建設經歷曲折,走了彎路,他憂心。“文化大革命”結束以後,黨和國家面臨著重大歷史選擇,中國向何處去,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在經歷曲折和挫折後如何向前發展?父親在古稀之年,毅然挑起歷史重擔,帶領黨和人民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,走出“以階級鬥爭為綱”的泥潭,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,實行改革開放,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,使社會主義在中國又迸發出勃勃生機。
 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,國際國內風波迭起,社會主義在世界的前途命運令人擔憂。在這樣的關鍵時刻,1992年父親發表南方談話,堅定地表示:雖然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,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,但人民經受鍛煉,從中吸取教訓,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。不要驚慌失措,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,沒用了,失敗了。哪有這回事!他說:我堅信,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,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。我們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繼續前進。在父親南方談話精神指引下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頂風破浪,取得更大的成就,到今天,全世界都在談論中國道路。我們那時候陪在父親身邊,真的感到他是在用盡自己的生命來講那些話。時值88歲的老人家,講得多激動、多懇切、多用心啊!他真是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感情,甚至最後的一點精力。這次談話以後,父親的身體狀態在很短的時間里急轉直下,再也沒有緩過來。父親正是用這種拼命精神,完成他對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,完成他的政治交代。
  百折不撓的共產黨員
  父親的堅強意志是在鬥爭和考驗中磨練出來的,最有名的是“三落三起”,特別是每一次“落”,都要承受普通人難以承受的壓力。但他愈挫愈奮,愈壓愈強。他一次次被打倒,又一次次地站起來,而且比以前更加輝煌。父親總是說,他能夠在被打倒後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堅持下來,是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,是樂觀主義者,相信天塌下來不要緊,總有人頂住。在我們子女看來,父親具有鋼鐵般的意志,他是個頂天立地的人、特殊材料鑄成的共產黨人。
  “文化大革命”中父親第二次復出恢復工作之後,為了扭轉當時的困難局面,他不怕被再次打倒,發動領導了1975年的全面整頓。他不顧“四人幫”的重重阻撓,大刀闊斧地開展各方面的整頓,全力扭轉經濟下滑的局面,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,跟“四人幫”進行堅決的鬥爭,連毛主席都說,他是鋼鐵公司對鋼鐵公司。
  父親第三次復出,已經是73歲高齡了。這是別人含飴弄孫的年紀,但父親以共產黨員的歷史擔當和堅定意志,剋服重重困難,毅然決然地帶領中國共產黨和全體人民,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。記得1979年他去登黃山,那時候他已經75歲了。我們對他說,老爺子你年紀這麼大了,給你準備一個滑竿,要是爬不動了一定要坐滑竿,不要勉強。父親話不多,只是乾脆地說“我能走!”登黃山對我們還算年輕的人,都是很累人的事。父親其實也非常累,下山以後腿腫了整整一個月。下了黃山以後,他說了一句話:“黃山這一課,證明我完全合格。”他不只把登黃山看作是體力上能不能上去的問題,而是要表達他為黨為人民工作的決心和那種堅持不懈、永遠向上的精神。以後的歲月,他充滿自信和勇氣,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開放,為我們的黨和國家開闢一片新天地。
  敢於創新的改革者
  父親稱他自己是實事求是派,自認是比較活潑,善於接受新鮮事物、不走死路的人。他的思維是很敏銳的,善於發現和總結群眾的創造,來推動工作。他總是從實際出發,而不是從本本出發,不是從固定的思維模式出發。他一再強調要解放思想,實事求是,開動腦筋,用自己的實踐回答新情況下的新問題。他經常和我們說,馬克思主義是很朴實的東西,很朴實的道理。教育我們想事情,考慮問題,不要脫離現實,不要主觀臆斷,要符合客觀實際。
  父親提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,首先就是從解放思想開始的。“文化大革命”結束以後,有的人主張“兩個凡是”,固守成規,走老路。父親堅決反對,主張實事求是,一切從實際出發。他支持“真理標準討論”,發動思想解放運動,動員全黨開動腦筋,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,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。
  父親領導改革開放,總是鼓勵大家要大膽地闖,大膽地試。當安徽農民的大包乾受到非議的時候,父親給以支持。他對省委書記萬里說:你就實事求是地幹下去。最後,安徽農民的創造變成了農村改革的燎原之火。對外開放最初沒有經驗,當廣東提出要辦特區,父親支持他們,要他們自己去搞,殺出一條血路來。1984年,當對社會主義經濟是商品經濟這個話題仍有很大爭議的時候,父親明確表示贊成這個提法,使十二屆三中全會取得了經濟體制改革理論上的重大突破,為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打開了道路。父親對此高度評價,說這次說了老祖宗沒有說過的話,有些新話。
  父親很重視科技創新。他在設計現代化藍圖的時候,特別重視現代科技在生產力中的作用,認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。1992年父親在珠海參觀高科技企業的時候,對科技人員說:“搞科技,越高越好,越新越好。越高越新,我們也就越高興,不只我們高興,人民高興,國家高興。”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每一個實踐創新、理論創新、科技創新,父親都是那麼熱情,那麼振奮。
  熱愛生活的普通人
  父親在政治上是個偉人,但他同時是一個熱愛生活、熱愛家庭的普通人。
  父親喜歡打臺球,喜歡打橋牌、游泳,喜歡寄情山水名勝,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。父親指揮過千軍萬馬,但他對描寫戰爭殘酷的電影一概不看,我們問他為什麼,他說以前打仗看到的死人太多了。所以他特別珍惜和平年代,特別熱愛生活。1979年他訪問美國,美國政府為他舉辦了一個大型演出。在演出中,一群美國兒童唱了《我愛北京天安門》。當孩子們唱完歌以後,父親和母親上臺親吻了這些孩子。當時世界還是東西方意識形態對立,西方國家對中國人還有“好戰”的偏見。父親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高級領導人,在臺上親吻美國孩子,這溫馨的一幕讓大家都很感動,流下了眼淚。卡特總統後來在回憶錄里還特別對這件事做了很感慨的描述。
  父親把家庭看得特別重。他曾經說過,“家庭是個好東西”。他把工作和家庭分得很清楚,從來不把工作上的事情跟家裡人講。公事是公事,家庭是家庭。在他心裡,家庭就是給他快樂、使他能充分休息以便更好工作的地方,他非常喜歡這個家,特別愛和子女在一起享受家庭的溫情。在我們眼中,父親是最朴實、最普通的父親。父親是這個家的中心,他愛家裡的每一個人,我們也愛他。父親跟我們說,如果世界上評選最優秀爺爺獎、最佳爺爺獎,那我應該當選。他是發自內心地以當個好爺爺為榮。
  父親愛生活、愛家庭、愛親人,源自他心中對祖國、對人民的大愛。他把自己、把親人,看作千千萬萬普通百姓的一員,推己及人。他說: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,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。他每去一個地方都要反覆告誡對方,絕不能擾民。父親是特別喜歡跟群眾在一起的。1983年春節,他到江浙去,看到人們喜氣洋洋,新房子蓋得多,市場物資豐富,十分高興,回來就同中央領導談話,希望各個地方都做好規劃,到20世紀末建設一個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都豐富的小康社會。1992年春節,父親在深圳參觀仙湖植物園,看到一棵玉樹。我們對他說:“這是發財樹,我們都來摸一下嘛,都發財。以後咱們家也種一棵。”父親深情地說:“讓全國人民都種,讓全國人民都發財。”父親說過,“將來國家發展了,我當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了。”不管何時何地,父親心裡裝的總是千家萬戶的老百姓。
  今天,父親領導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充滿活力,人民生活比以前更好了,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前景廣闊。父親設計的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,他老人家如果今天還在,會多麼欣慰!
(編輯:SN05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s16csofv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